点击进入后梵谷专题画廊

追求灵动的艺术人生

 

去年(2010)二月台北的商周出版(城邦读书花园)意外地出版了我的传记:「台湾少年世界梦」后不久,我辞掉了一些专访和签书会,提早结束我在台北纪念梵谷逝世120周年的「后梵谷系列展」就与内人侯幸君赶到上海准备迎接我艺术人生的另一挑战:以「上海世博」为主题,在世博举行的半年184天内完成100幅作品。那是我演绎出可与时代潮流及社会大活动接轨的「庆典系列」在「自由女神」、「巴黎铁塔」、「后梵谷」、「戴妃」、「北京奥运」等系列后对75岁的「我」之自我挑战。

我1936年出生,14岁时受梵谷感动,立志到巴黎当画家。1963年考取法国政府奖学金后借了100块美金就飞向巴黎,那永恆的艺术之都。梵谷是我的导师,他心中那股热烈的神圣火焰如阳光普照,却似星光神秘,是燃烧的灵魂在人生及大自然中永不停息的感受,发现、苦闷、学习、融合、追求、表现与奉献。梵谷是我的起点,他带我进入西洋艺术的宫殿与大河,进而扩大到东西文明的汇合、交融、交响与创新。我乃穿越时空整合各派各流各家各系的不同「美」之内容及表现,随境所欲,依灵感而飞扬,借「意象」(icon,即文化形象)而「艺以载道」地抒怀,或「艺以叙事」地虚拟想象,而拓殖了「后现代」艺术的一个面向,成了电脑绘图拼贴艺术的先驱。那是我在巴黎建立的「五次元世界文化观」的理论在绘画上的展现,而被冠之以「新意象派(Neo-Iconography)」,是我觉察到的当今全球化文化现象之指向:以「爱」为宗的全球新文艺复兴之百家争鸣的一声啁啾,而萌芽了「为人类而艺术」的创作,产生了上述的「庆典系列」。我2001年荣任联合国「宽容及和平文化大使」,启动「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迴展」并于2010年完成了「上海世博百幅」系列而应邀展出于世博园区,为世博历史159年来的唯一。

相对于一般所谓的「真、善、美」,五次元的文化观提出「真、善、美、圣、爱」五个标准为这全球化新世纪的追求目标,而「圣」与「爱」则从梵谷的艺术本质中最容易感受到,那不仅是题材及表现形式与内容的问题,而是作品后面那令人感动的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及灵魂的热切扰动。梵谷只有初中的学历,却以荷、英、法文写信而留下七百多封感人的信函:他喜爱文学,绘画之外,饱览当时的荷、英、法小说名着,包括圣经和一些宗教书籍,他真正的学院绘画修业合起来大约四个月,却自我教育,多方吸收而成了一代大师。他37岁自杀,一生作画也只不过10年的时间,却共有2100多件作品产生,其中数百张杰作,而这些都在极其困苦孤独的环境下产生的,他被当时代的人认为是异类甚至疯子。天才就是天才,艺术家是天生的。梵谷那燃烧的灵魂如他画中的丝杉般缭燃而上,如他画中繁星间旋转流动的光之波浪,仰望着探寻着无际无涯的太虚,「灵」与「爱」融入「真、善、美」的追求中。

爲了向梵谷致敬,我于1990年梵谷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时以他的作品及生活为题材画了100幅作品,是为「后梵谷系列」,在欧、亚、美展出,并可贵地被荷兰艺文界安排到阿姆斯特丹与梵谷同步展出。世界梵谷权威,前荷兰文化部长Jan Hulsker称我为「梵谷的传人(reborn Van Gogh)」,我受之有愧,我只不过是他的追随者之一。一般认为贝多芬是「乐圣」,则梵谷是「画圣」。他那把圣火永远在引导世人前进。艺术是种奉献,是燃烧自我照亮世人的事业,至于技巧、风格对于天生是艺术家的人是很快而自然形成的,且多来自自我教育。我庆幸自己能在人生旅途的启程阶段得到梵谷的啓发而从事艺术的追求也已超过一甲子了。我在巴黎建立了「五次元世界文化观」及「新意象派」而于1975年到美国,并在欧、亚、美创作、展览。「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迴展带我到中国大陆,分别于2008年及2010年创作并展出「北京奥运」系列及「上海世博百幅」。如今为响应国际间的「透过旅游,促进世界和平」的运动,开始画中国及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

今年适逢台北的「国际花卉博览会」庆祝民国百年,乃画「花海」共襄盛举,并得以在台北晶华酒店展出,乃同时祝贺其领军全球丽晶(Regent)集团,胜出卓越的经营管理及服务,进而引进艺术,激励时尚,弘扬「真、善、美、圣、爱」的21世纪人类新精神!

陈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