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迴展(2005-2020)的策划及期待

侯幸君照片

 

我对「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迴展(2005-2020)的策划及期待

 

1.缘起及机缘

1998年6月的一个下午,在纽约苏活区的「陈锦芳文化舘」来了一位观众,当他巡视了展出的作品后非常兴奋地要求见画家,并说他终于找到二十多年来,梦寐 以求能够才气纵横地表现联合国崇高的使命以及人类理想的艺术家。这位观众正是「联合国之友」现任主席Dr. Brown,而他要见的画家正是我留法旅美画家陈锦芳博士。

Dr. Brown一向认为艺术能够被用来改造世界并一直在物色适切的艺术家。他发现了陈博士后马上推荐他参加了该年在旧金山举行的「世界国是论坛」国际领袖会议,同时举行画展,并频频提到世界巡迴展的重要。
不久,人类进入21世纪,而迎接千禧年元旦举世牵手联欢的热烈景象,在充满希望与祝福中隐隐然呈现着「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景象。但想不到2001年就传来令全球震撼的「911惊爆事件」﹗

在这人类越来越互相依存的全球化时代,在这生命与命运共同体日益紧相结合的地球村时代,这「反文明」的突发行为成了世人的最大挑战,也成了联合国的 一大课题。慢慢注意到文化的力量是维持世界和平与人类福祉不可缺少的力量,联合国早就宣佈了21世纪的头十年为国际文化对话的十年 ( 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Cultural Dialogue ),而早在1995年联合国会员大会就宣佈了每年的11月16日为「国际宽容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Tolerance ),并呼吁全体人类互相尊重及宽容以达到世界和平。2001年9月11日的事件无形中使联合国有压迫之感,加快了其动员文化力量的脚步,乃由「联合国之 友」,一个致力于增进《联合国宪章》之原则及价值,以及为该「组织」创设支持机构之非政府组织率先起动,决定以「透过艺术建立和平与宽容的文化」( Building a Culture of Peace and Tolerance through the Arts )为主题将该年的「全球宽容奖」颁给艺术界及艺术家以代表联合国进行世界艺术活动,以促进「爱与和平」的文化替代「战争的文化」。

在2001年12月11日于纽约市联合国大厦内,在近四百位贵宾观礼下举行的颁奖典礼中,陈博士在致谢词时提到了将来临的一种挑战。他説︰
「艺术能够被用来改造世界,团结人类… 今日高科技的时代,除了『硬体』、『软体』之外,我们更应该培育『灵体』(Soulware)」,即爱与全球主义的新精神。我庆幸我的「新意象派」,一种『为人类而艺术』的艺术,能够被用来面对这深具意义的挑战。」
无疑的,这是21世纪一开始的时代挑战之一,而对于来自今日联合国的唯一非会员国的台湾艺术家陈锦芳博士来说是一种机缘。
有鑑于最具「世界公民」胸怀的台湾人民因历史的种种因缘际会,虽是最有资格及能力贡献国际社会,却是今日世界上唯一的「国际孤儿」,而外交异常困挫。这种透过「为人类而艺术」的世界巡迴展,正好提供了一种可多元发挥的国际舞台,值得全力投入并与有志之士共襄盛举。

可是理想与现实总有一段落差。联合国虽开始重视(民间)文化力量,却只能期待NGO(非政府组织)义工式的奉献,除非增修宪章条例,否则一些理想都 无法具体而积极去推动。至于其一向掌管文化方面的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对应执行的工作已疲于奔命,无法外顾,何况又有条条成规,层层报备等 约束。「联合国之友」想联合有关机构(如UNESCO,UNICEF,UNDPI,UN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及民间团契(如WANGO,World Peace Prayer Association等)共襄盛举,努力了两年却无法付诸行动,更何况UN避做募款活动。这种国际文化活动,没有足够的基金无法成行。

原来「艺术」有史以来就是冷门之冷门,何况「为人类而艺术」是21世纪「全球化,地球村」的时代产物,虽有具理想与Vision(巨视远瞩)之士想 加以发挥发扬,因现实困境而寸步维艰。就如以倡导全球新文艺复兴及东西文化交流的「陈锦芳文化舘」,近十年来虽举办过各种不同种族之艺术展览、诗歌、音 乐、影片、艺术教育讨论及其他不少文化活动,却都一直以出售陈氏画作及自费来办活动(我很羡慕别的组织能募款来办活动)。这次「联合国之友」发起的世界巡 迴展遇到的挫折,我们体会深刻,并了解到这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使命」﹗

2.己立立人

锦芳与我30年来从「无」到「有」,除目前在纽约市苏活区以艺术从事文化及教育的陈锦芳文化舘外,到处展览以及回台「艺术下乡」,到各文化中心巡迴展出, 以艺布道,凭的是理想及智慧和毅力。有监于这世界巡迴展的意义及机缘,乃想将活动的主导权由我们来掌握,而以此结合国内外有志之士及有关团体来共襄盛举, 乃于今年设立「为人类而艺术基金会」(Art for Humanity Foundation)以资策画义卖、募款及执行,并先垫出启动初步资金,及所有人力支援,盼能如期执行。
让我们这样做的另一原因是︰如由「联合国之友」来主导,则因台湾并非联合国的会员,我们认为这国际活动既然选台湾人为主轴,则不应该排斥台湾,甚至应该结 合台湾国内外各行各种团体及民间资源加以发挥,不但展现台湾的文化力量,且结合全球各地台侨走入当地及国际主流社会。当今世界各国都相当注重「文化外交」 (Cultural Diplomacy),何况台湾?﹗

我是教育出身,锦芳与我都喜爱艺术、文学。虽然我们生长的过程正值台湾所谓的「文化沙漠」,在那贫乏的环境中凡有关艺术、文学、音乐,我们都飢不择 食地品尝。正如锦芳所说︰「这些为人类留下杰作的伟大心灵都成了我(们)的良师益友。虽然台湾当时在物质上是那么缺乏,但艺术让我(们)觉得富有。真 的……我相信即使在青涩的时代得到那么少的滋养,也使我成为一位热情、好学和俱创造力的人,并使我对人类和世界抱持一种敏锐的关怀与热爱。」

因此,我们「为人类而艺术」的巡迴展决定强调艺术教育的重要,它虽不能立竿见影,却长年潜移默化,增进一个人的优良品性,尤其在今日经费不足就首先 被删除的情况下,艺术教育的提倡益形重要,而且要及早播种到幼小的心田裡。但同时我们也要尽量进入到最能即刻生效的大专学院举办,所以「联合国之友」特别 邀请约40所美国大学与我们共同举办“为人类而艺术”艺文活动。

我们计画在未来的五年间到12-15个重要国家四十多个城市,进行「为人类而艺术」展览及活动,同时广邀该国(区域)的艺术家(包括画家、凋塑家、音乐家、舞蹈家、演员、学者等)来共襄盛举,并将这世界巡迴活动拍录成文献保存使用。

画作挂在牆壁上,不仅传达出美学的震撼,而且其环围起的空间可提供给其他活动最自然的场所,如学术座谈会、研讨会、庆典、作秀、教育活动等,亦可展 出书籍、影片及其他文宣资料以宣扬有关主题。我们将尽量做草根运动,举凡各地美术舘、画廊、文化中心、大学或其他机关社团,只要有志于促进艺术教育,增进 艺术成为一种表达世界和平的工具,或有志于提升、丰富其艺术文化活动节目者,均欢迎来共襄盛举。

依据初步估价,五年巡迴15国家40个城市展出及相关文化的活动预算需要300万美元。所以我们除了设立会员制外,决定义卖陈锦芳的作品以筹款。我们相信这些作品拥有无限增值的空间。

3.人生苦短,艺术永恆

锦芳已届七十二,而我也近「耳顺」之年。我们感谢在艺术的荒径上一路走来尚称平稳发展,除了锦芳在艺术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外,我们尚在纽约市苏活区拥有一座 美术舘大楼。我们白手成家,凭的是信心、热爱与努力,对自己及人性向上的信心,对台湾及世界的热爱,以及只问耕耘不问收穫的不断努力。皇天不负苦心人,虽 非一帆风顺,但我们的努力大都开花结果,也更鼓励我们努力向前走。

可是这次的「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迴展,原本不在我们的人生规画中,那该是「非常自不量力」的一种作为,却像是在冥冥之中被安排了的十字架,要考验在万难中争扎着要「站起来走出去」的台湾人的一种挑战与机缘。

我们接受这次的「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迴展的挑战以善用此机缘,但必须先诉诸同命运共将来的乡亲同胞,共同协力合作,因为这不是单独一个人,或一对 夫妇,或一个家庭,或一个公司就可担当起来的,而是要有一群有志之士为核心,群策群力,结合各种有关机构,汇合各种资源,同心协力,发挥各种特长、智慧、 爱心,关係并以行动而持之以有恆,始能毕其功而达成任务。

在个人方面,我希望最具「世界公民」胸襟的台湾人之一的陈锦芳及其艺术能更为家喻户晓外,在我们巡迴活动百忙中,能享受到人间的友情温暖,鼓舞我们 继续向前进。人生苦短,艺术永恆,但愿这「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迴活动,在推展艺术教育之同时促进「宽容、爱与和平之世界文化」的建立,而在这益发「世界 公民」的时代贡献一点薄力更希望我国能在文化外交上开拓出另一片天地,台湾之声随着此世界巡迴展而越发响亮。